《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流水》
此曲为五声宫调式,速度缓慢,细腻多变。
此曲为回旋奏鸣曲式,一唱三叹,哀婉凄绝,激发听者无尽遐思。曲始引子音调由高到低,仿如女子幽怨中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使人的视野中凸显出一幅清冷宫中,残阳斜照里,长门幽影独自徘徊的情境。紧接着,拉出曲子的主部,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如女子在忧郁徘徊中忽然地想到了什么,骤然屏息凝思,及愁绪涌溢心头,不自禁涕泪俱下倾诉身世的悲凉与生命的寂寞。短暂的休止引发了听者对其生命的思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勾起了对其悲凉身世的同情与对封建强权下压制人命运的统治的憎恨。继而副部则展示了一种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细聆听时,可清晰感受到宫女在悲痛欲绝、倾尽苦衷后面对镜中靓丽面影,一点朱唇,万缕青丝,却无人欣赏时静静的哀思和怨愤。
此后,回旋曲式的主部多次再现,副部也紧跟其后。主副交
叉辉映,如泣如诉,哀绝断肠,将曲折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曲末,变化后的副部主体,音调渐低,旋律更加缓慢,展现了一种夕阳西沉,宫门危耸,风平浪静,万籁俱寂的情境。最后一声低音长叹,暗寓秋月清冷,梧桐潇潇,寒星寥寥之时,宫女说也说罢,怨也怨罢,哭也哭罢,细想无能为力,便转竹阁,入深闺,继续承受这种生命的遭遇。
我想之所以它能千古传唱,不绝人世,就是它引起了那些,于闺中思念远游在外的游子或驰骋边疆情郎的痴情女儿,流浪天涯的歌女或烟花柳巷风尘女子的共鸣。这种封建势力可幻化成各种阻挠生命追求幸福美好的残酷力量,面对这种力量,幽怨、悲愤、无可奈何等等感受在此曲中得以释放是它最大的魅力。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
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可以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一首琴曲,最早见于明末潞王朱常芳编订的《古音正宗》琴谱,但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提到,《徽言秘旨》的编者尹芝仙在明万历末年左右,在浙江绍兴向王本吾学过《平沙》,可见此曲的创作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其后,有五十余种琴谱集刊载了不同传派的同名琴曲。关于此曲的作者,各谱集所载不同,所托者有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毛仲敏、田芝翁,明代的朱权等,至今尚无定论。
关于此曲的表现内容,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称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此曲意境高远,虽取“静”境,但于“静”中所蕴涵的,却是处于逆境中隐逸之士的“鸿鹄之远志”,其济世之志并没有泯灭,与完全的归隐心境还是不同的。清代《天闻阁琴谱》在此曲解题中这样写道:此操气疏韵长,通体节奏凡三起落。
《阳关三叠》
阳关一叠思前尘,琴曲以散音起,撮音止。知君远行,送君至长亭。正是清和节当春,一路行来,柳色正新,一路行来,细雨迷蒙;那依依杨柳,亭亭绿枝,多象那一双双不舍的手,此时,好想伸出胳膊,把君留住;那潺潺细雨,可是那点点离人泪?此去关山万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君宜珍重,君宜珍重;
阳关二叠泪沾巾,这一段泛音起,撮音止。已到长亭,终将一别,看那长亭周侧,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折柳送君,却挽不了那离别匆匆。也罢,奉上一杯离别酒,酒未入喉却已先醉,未语泪成行。此番一去,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阳关三叠盼重聚,同样泛音起,却是泛音止。故人已别,身影渐去渐远渐无踪,独抛下那送行人怆立长亭。君可知晓,此番一去,楚天湘水隔远滨;君可知晓,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看绿草如茵,望天边归雁,闻说鸿雁能传书,愿将我心寄于鸿雁,随那雁迹来到君前;都说鲤鱼能传尺素,可否将那一腔思念,托于鱼腹,送至君前?
山长水阔,此身若在,也终将有重聚之日,虽说世事无常,他日再聚恐将是:久别重逢非少年,执杯相劝莫相拦。 额头已把光阴记,万语千言不忍谈。但无论如何,活着就好,期待相聚,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那时把酒言欢,又将是何等欢欣,何等喜悦呀!
《塞上曲》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飘渺,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塞上曲》是一首琵琶传统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塞上曲》是他根据华秋萍的《琵琶谱》中的五首独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综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且伪托是王昭君所作。
全曲五段: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
此曲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惆怅,凄楚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使旋律更显得委婉柔美。描述此曲最贴切的一句诗莫过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
《仙女牧羊》
《小桃红》